要闻!赛生药业(06600) 1.25万份购股权失效 引发市场关注

博主:admin admin 2024-07-02 12:29:04 846 0条评论

赛生药业(06600) 1.25万份购股权失效 引发市场关注

香港 - 2024年6月18日 - 赛生药业(06600)今日宣布,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授出的12500份购股权已于2024年6月15日失效。该消息引发了市场关注。

据悉,失效的购股权原本授予于2021年6月,行权价格为每股10.8港元。根据计划规定,购股权的行权须在授予日起5年内完成,否则将失效。

此次失效的购股权数量占总授出购股权数量的约0.6%。截至2024年6月15日,赛生药业尚有205.75万份购股权有效。

业内人士分析,购股权失效的原因可能包括:

  • 公司股价下跌导致行权价高于市场价格,购股权持有人无利可图。
  • 购股权持有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失去信心。
  • 购股权持有人自身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无法筹措资金行权。

赛生药业表示,此次购股权失效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一些投资者担心,购股权失效可能会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不足。

赛生药业是一家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 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长迅速,2023年营业收入达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

值得关注的是,赛生药业近期股价表现低迷。 截至2024年6月18日,公司股价报18.64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0%。

有分析人士认为,赛生药业股价下跌可能是由于以下因素:

  • 国内医药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面临较大压力。
  • 公司新产品上市进度缓慢,缺乏重磅产品支撑。
  • 公司研发投入较大,短期内难以盈利。

未来,赛生药业能否重拾升势,值得投资者关注。

金融总量指标不再是重点?业内呼吁转变关注视角

北京 - 近日,央行旗下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观点指出,我国应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金融结构和质量的提升。这一观点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

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金融总量指标一直被视为衡量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的重要风向标。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体系日益复杂,单纯依靠总量指标来判断经济形势和金融风险已显不足。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总量指标往往滞后于经济运行,且容易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导致信息失真。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央行往往会采取降息降准等措施,导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出现较快增长。但这一现象并不一定反映经济实际状况,反而可能掩盖潜在的金融风险。

此外,金融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例如,近年来我国金融杠杆率持续上升,但与此同时,金融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所增强。单纯依靠信贷规模等指标来判断金融风险,可能会忽略结构改善带来的积极影响。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应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转而更加注重金融结构和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 强化金融监管,压降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
  • 完善金融体系治理,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转变金融指标考核导向,有利于推动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The End

发布于:2024-07-02 12:29:0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幸福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